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的语言资源

陈荣泽 语标 2021-03-17

西藏的语言资源




西藏自治区(下文简称“西藏”)成立于1965年9月1日,全区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西藏有藏、汉、回、门巴、珞巴、怒族、纳西等数十个兄弟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自治区总人口为3002165人(含未识别的民族和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其中,藏族人口为271638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约90.5%;汉族人口为24526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2%;其他少数民族40514人,占全区人口的1.3%。西藏的世居民族主要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本文重点讨论西藏世居民族的语言资源问题。

1.藏族



1.1藏语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的藏族人口为2716388人。藏语广泛地分布于西藏的各个区县,且有丰富多彩的方言资源。西藏的藏语分为卫藏方言和康方言。藏语卫藏方言可分为前藏次方言、后藏次方言和阿里次方言。藏语康方言分为牧区次方言、北部次方言、南部次方言。此外,林芝工布江达县措高乡和雪卡乡分布与其他卫藏方言有较大差别的巴松话,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口岸有少数藏族说属藏语南部方言的夏尔巴话。巴松话的使用人口约为2500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夏尔巴话的使用人口约700人。

1.2僜藏混合语—扎话

扎话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被藏语同化后保留格曼僜语底层的一种僜藏混合语;扎话只通行于家庭或村寨内,其居民民族成分为藏族,出外也讲藏语,不常出门的老人和儿童不大会藏语;其分布较广,从下察隅的沙马到瓦弄,察隅河两岸居住的大都是操扎话的居民,但使用人口不详,分布在下察隅的沙马公社、察隅公社和吉公公社的扎人有700余人。据此推测,扎话的使用人口应在1000人以上。

2.门巴族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地区以及墨脱、错那、隆子等县。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的门巴族共计9663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但无文字。门巴族有两种不同的语言:一种是仓洛语,分布在墨脱县和林芝县,使用人口较少;一种是门巴语,分布在墨脱县和错那县,大部分分布在印控区,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仓洛语”“门巴语”以前分别称为“仓洛门巴语”“错那门巴语”。仓洛门巴语的使用人口为5081人,错那门巴语的使用人口为1069人。



门巴族

3.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西藏的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县。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的的珞巴族有3489人。珞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但无文字。珞巴族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义都语、苏龙语、崩如语、博嘎尔语等。义都语是我国珞巴族中自称“义都”的群体使用的语言,义都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丹巴江流域,总人数约7000人;苏龙语是我国珞巴族中自称“苏龙”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苏龙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等,其使用人口约4000人;崩如语是我国珞巴族中自称“崩如”的部落使用的一种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南边的比夏一带,使用人口约2000人;博嘎尔语是我国珞巴族中部分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那玉东拉到达东的西洛木河和巴加西仁河之间的河谷地带,墨脱县西巴霞河和卡门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使用人口3000余人。



珞巴族

4.僜人



僜人是一个族属尚未正式识别的群体,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僜人主要使用格曼语和达让语两种语言。格曼语是西藏察隅县自称“格曼”的人群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察隅县的察隅河流域,少数分布在察隅河上游和额河下游交接之处,使用人口约200人。达让语是西藏察隅县自称“达让”的人群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察隅县的杜莱河流域,少数分布在额河流域和察隅河流域上游,其人口数据不详,杜莱河流域约数千人,下察隅镇1000余人。



僜人

5.怒族



我国的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县,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西藏的怒族使用独龙语,分布在西藏察隅县察瓦龙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的怒族共计492人。

6.纳西族



纳西族较集中地分布在云南丽江市,其余多分布在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纳西族主要使用纳西语,有自己的文字。纳西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分西部方言和东部方言。分布于西藏芒康县的纳西语属西部方言。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的纳西族共计1133人。



纳西族

科学传承与保护西藏的语言资源




1.树立语言资源观和增强语言保护意识



在科学保护语言资源中,我们首先应该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树立语言资源观、增强语言保护意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2012)明确指出:“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李宇明认为,以前“语言资源意识却相对缺乏,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不够自觉,措施不力,加之现代社会条件的剧烈变化,造成语言资源的严重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语言问题。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了解中华语言资源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措施,已经成为当今国家语言规划的必务之事、当务之急”(李宇明2008)。语言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亡就很难死而复生,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语言资源观”带来的是对语言的珍视(方小兵2013)。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人们才可能倍加珍惜、更加关注身边的语言,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当今世界,便捷的通讯、网络、媒体已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达的交通加速人口流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使人口更趋于集中。在此背景下,语言资源正在经历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遭遇重重危机,有的发生濒危,甚至消亡。在西藏,除藏语外的其他语言,其使用人口都较少,其语言功能日渐衰退。

面对这些语言现状,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树立语言资源观,增强语言保护意识。观念是主体表达出来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具有极强的能动性。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使人类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人们制定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说,意识是我们行动的先导,只有有了语言保护意识,我们才可能有相应的行为和措施。据报道,年轻一代的珞巴人已意识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现在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每周都开设珞巴语言课。

2.建立、完善科学保护语言资源的法制保障



从前文可知,国家从宏观层面上给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制定了各种法规,其中相关条款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西藏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7)、《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2002)等法规,这对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发展和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西藏还有门珞僜等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虽然《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2002)指出了“自治区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为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

《国家民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2017)指出:“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执法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调研和监督检查,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及时跟踪、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各有关地区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法治化建设。”因此,建议自治区在继续完善《规定》、加强其执法的基础上为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制定相关的法规,从而为保护这些语言建立较为详细具体的法律保障,有效地推动这些语言的学习、使用和发展。

3.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母语教育



母语教育是一种语言能够持续使用、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科学保护的重要举措。儿童是接受母语教育的主体,是母语传承的新生力量,是促使母语得以更好地学习、使用和发展的重要群体。据研究,“8岁至10岁的小孩很容易学会外语,但同时很容易忘记母语,可是过了10岁以后的小孩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丢失母语,可以成为双语兼用者。”据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10岁以下儿童的母语教育。首先重视儿童的家庭母语教育。家庭母语教育是母语教育中的根本,父母长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儿童学说母语。其次要重视儿童的学校母语教育。这对藏族儿童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在《规定》(2002)第三条明文规定“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藏语文教学”。但是,这对门珞等少数民族的儿童而言就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这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所以如何在这些地区的学校进行民族儿童的母语教育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包括了诸如“教什么”“谁来教”“如何教”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门珞等少数民族儿童的母语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寻找门珞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母语教育的办法和措施。

4.充分利用语言资源,提升语言活力



其实,对一种语言的最好保护莫过于更好地使用这种语言。在西藏自治区的语言资源中,除藏语的使用活力比较高以外,其余的仓洛门巴语、错那门巴语、珞巴语、僜语等的使用活力都很低,其指数都在10以下。

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及僜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无文字则是这些语言使用活力指数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为这些民族语言创制简便的拼音文字应该是非常有益的。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很好地促进学校的母语教育,从而提高民族语言在其他领域的使用活力。王德和、齐卡佳在这方面对尔苏语已进行有益的尝试,对保护无文字的民族语言极具启发意义,为科学保护无文字的民族语言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解决途径。但是这只是一种设想,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那么,目前我们该如何提高这些民族语言的使用活力呢?首先,要提高其教育活力,这与前文提到的学校母语教育密切关联。其次,可以着力提升文艺活力和媒体活力。现在,媒体发达,网络、通讯全覆盖,可以通过调查获得门珞僜等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然后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进行播放,从而提升其文艺活力和媒体活力。再次,也可以把一些好的电视剧(如《西游记》)、动画片(如《猫和老鼠》)译制成民族语言,让门珞等少数民族儿童在娱乐中学习母语。西藏卫视藏语频道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

5.加大科学纪录语言资源的力度



西藏自治区有比较丰富的语言资源,且西藏的藏语分布极广,其方言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自2015至2018年,涉及西藏的语言调查共有11个项目。显然,西藏自治区的语言资源与已有的科学调查纪录是不相称的。在此情况下,应加大科学纪录西藏语言资源的力度。可以仿效内地省区的成功做法,联合自治区语委、档案局、财政厅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统筹规划,拨出部分专项资金,对西藏的语言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科学调查与纪录。


文章节选自:陈荣泽2019  西藏的语言资源及其科学传承与保护,《青藏高原论坛》第1期。

张世方2019 《语言资源》(第二辑),语文出版社。

原文标题:西藏的语言资源及其科学传承与保护

图片来源:美图秀秀

本文转自:语宝、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本期责编:李欧丽

往期回顾


语标 YU BIAO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语标 你的语言风向标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上方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